美國總統大選最後結果仍未揭曉,台灣學術界就開始探討未來美中台關係的轉變,在一場美中台關係與戰略發展座談會中,學者認為如果拜登當選,台灣將首當其衝,未來台灣應思考自己在美中對抗的定位與生存之道。至於中國會不會趁美國選後政權交替之際,對台動武或者展開報復行動,學者看法分歧。(鍾廣政 台北報道)
陸委會前副主委張顯耀表示,民進黨政府不只在美中台關係中,單邊押寶美國,甚至還押特定候選人,變成戰略依賴,使台灣在中美對抗中沒有甚麼空間。
張顯耀說:美國的對中政策一定會影響到美中台三邊關係,而兩岸關係跟台灣的未來,更是首當其衝。或許拜登當選之後,美中緊張關係可能會稍為舒緩,但是美國對中關係的態勢不會有太大的改變。在這個情況之下,台灣在美中戰略競爭當中,台灣的戰略選擇是甚麼?台灣我們的角色跟定位又在哪裡?如果是一邊倒的單邊押寶,對台灣不利,台灣要如何自處?夾在美中兩個戰略態勢之中。
美麗島電子報社長吳子嘉表示,蔡英文是因為採用「親美抗中」策略當選連任,後來更進一步不只親美,而是親美國的共和黨,如果繼續採取這種心態,不是國家之福,而是一種危險。
吳子嘉說:過去幾年來,蔡政府確實是跟特朗普政府互動非常密切,而尤其包括在軍事上的合作、軍售上的採購等。今後的情勢當然會有新的變化,這個新的變化究竟對台灣有哪些有利或不利,嚴格講台灣只是在中美台三邊的一環而已。換言之,台灣是被動的一方,我們根本沒有主導權,主導權是要看中美兩個大國的臉色,我們只是一個接受的角色而已。
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趙建民表示,如果特朗普連任,台灣立即的危機是甚麼時候被美國犧牲。如果是拜登當選也未必對台灣就好,拜登在選舉中為了吸取中國移民選票,沒有惡意批評中國,也沒有親台。
趙建民更認為,現在到明年美國總統就職前,台海局勢未必平靜。
趙建民說:大選之後美國的因素會安定下來,可是準戰爭狀態沒有結束,中國大陸會不會懲罰台灣?何時懲罰台灣?這是要觀察的。過去四年的經驗是,每次台美關係有進展,中國大陸就懲罰台灣沒有例外,李大維去美國訪問他馬上懲罰台灣,各位去看記錄。因此這次我想接著要觀察的是,這次因為選舉因素美國跟我們走得更近,北京覺得衝擊更大、刺激更大,因此會不會懲罰台灣?何時懲罰台灣?我覺得這是要第一個考慮的。
不過,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趙春山指,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談論台灣問題篇幅不多,全會結束後,2021年是中共建黨100年,中共只會放鞭炮,不會打仗。2022年二十大,總書記習近平要連任也不會發動戰爭。2023年的兩會,他要連任國家主席,2024年台灣輪到台灣總統大選,會靜觀其變。
趙春山推測,蔡英文總統任內,不會發生中國武力犯台。
趙春山說:我跟蔡總統講,你不會有事,你只要守住兩個底線,第一個你不搞法理台獨,不會搞的。第二底線,大家最擔心的是甚麼?挾洋自重,你作為美國圍堵中國的棋子,這個是他(習近平)最介意,比台獨還介意,因為他知道你不會搞台獨,所以這個最重要。外交部長吳釗燮最近的講話各位要注意到,我們不尋求跟美國建交。奇怪,我要跟美國建交才對,外交部長不尋求建交那要幹嘛?第二,他說一旦兩岸衝突,我不會期待美國會來防衛我們,特朗普聽到會說幹甚麼?我賣你武器幹甚麼?你表示甚麼意思?這兩個,一個不搞台獨。另外一個,不做美國的挾洋自重,所以我認為,蔡英文叫他(吳釗燮)講的。
但是趙春山認為,2027年是中國建軍一百年,代表解放軍有能力應付局部戰爭,到時的情勢發展值得關注。